短剧赚钱,世人皆知。
但大家不知道,短剧到底有多赚钱,就连雷军都忍不住跑去演了一部。
事实上,不只是雷军。
黄铮、刘强东、张一鸣等互联网大佬都对短剧虎视眈眈,想要搞一块肉吃。
01
7月20日,小米REDMI出品的首部短剧《时空合伙人》迎来了大结局。
虽然该剧的剧情显得老套:主角苏凯的公司红星科技被竞争对手耀界科技张道然逼得濒临破产时,意外获得了穿越回过去的能力。
穿越后,苏凯和年轻时的自己成了“时空合伙人”,两人一起为公司的新产品到处拉投资。
而反派张道然不仅串通投资人不投钱,还派小混混捣乱,怂恿员工集体跳槽,利用资本手段打压红星科技。
在结局中,张道然雇了个美女,在苏凯的新品发布会前搞了段录音,剪辑成红星科技骗了投资人。
但发布会还是如期举行,苏凯在现场戳穿了录音真相,还怒怼张道然:“他太小看大家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科技的追求了!”
只是该剧的看点不在剧情上,而是在演员。
跟其他短剧不同,《时空合伙人》里的多个角色都由小米高管亲自出演。
比如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就在该剧中饰演了一个霸道总裁,REDMI产品经理胡馨心则饰演了发布会上的主持人。
甚至连雷军都在该剧里“出镜”。
在发布会后,王腾饰演的霸道总裁拿起电话帮苏凯牵线神秘投资人,于是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喂,你好,我是雷军。”
02
小米入局短剧市场,无非是短剧太赚钱了。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同比增长了35%。
预计在2027年将达到1000亿元级别,年复合增长率约19.2%。
光是规模大也还算了,关键是利润还高。
比如短剧《无双》的成本不过区区50万元,但上线8天的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即便刨除各种分成,制作方也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不光是小米,拼多多、京东、抖音等都在短剧市场有所布局。
日前,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视频宣布了“2025年短剧共创计划重磅升级”。
一方面,多多视频升级了平台短剧播放量的激励,最高CPM阶梯激励由原来的9元涨到了18元,直接翻倍。
另一方面,平台引入了50%成本对投和全链路支持。不仅可以分担制作方的成本,降低其风险,还从选题、制作到分发全程提供保障。
同样在不久前,京东在短剧领域也有大动作,以百万年薪招聘短剧运营人才。
招聘信息显示,京东的短剧内容策略运营岗采用20薪制,月薪4.5~7万元,最高年薪可达140万元。
而抖音则是早就入局了短剧市场,且在近日又有扩张,正式上线了其第三款免费短剧APP咸柠。
至此,抖音旗下一共拥有红果、木叶、咸柠三款短剧APP,均为免费平台,誓要将先发优势转化为赛道垄断。
03
当然,各大互联网厂商纷纷布局短剧市场,绝非仅仅着眼眼前的利益,还有对未来流量入口的抢占。
众所周知,当下国内互联网领域早已过了用户高速增长期,各大互联网厂商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下一个流量风口。
短剧无疑是其中之一。
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国内微短剧用户短短半年就增长了3400万,规模达到了6.96亿,占网民总数的近7成。
不但规模大,用户黏性还强,日均观看时长达到了101分钟。这甚至超过了长视频平台,成为当下碎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
况且,这还没算海外潜在的近9亿用户。这个群体当前的月活只有8000万,渗透率不足10%,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遍观如今的市场,还有哪个领域有如此巨大且优质的用户群体?
不过,短剧市场也并非没有隐忧。
首当其冲的就是内容同质化现象实在是太严重了。
别看眼下各平台的热播短剧数不胜数,但其实核心套路翻来覆去也不过重生复仇、豪门伦理、战神霸总、翻拍融梗这几种。
市场上但凡有一部短剧爆了,第二天就有几十部同题材短剧蜂拥上线,情节大同小异,有的甚至就是把角色名字和妆造换一换。
哪怕用户再喜欢这个题材,在这种狂轰滥炸之下也早就腻了。
而这种内容高度同质化又带来了另一个恶果,就是变现能力的下滑。
原本短剧产品就存在变现路径单一的缺点,多数平台都主要依靠付费解锁和广告分成来获取收益。
在内容同质化背景下,用户的付费充值意愿就被逐渐拉低:既然看完前三分钟就能猜到大结局,那我为什么还要付费解锁后面的剧情?
短剧的优势在于套路,短短数十秒就能迅速抓住用户,且通过套路海量复制产品,做到对用户的精准收割。
但短剧的致命伤也在套路,当用户对这种套路审美疲劳之后,平台又能拿出什么留住他们?
当一个市场的钱赚得太过容易时,通常就预示着危机即将到来。